從廣明、臺達電成功生產機器人,大銀微系統偕上銀集團之力跨入線性馬達制造,到鈞興苦蹲多年產出諧波減速器、致茂擁有全方位的自動化量測技術,臺廠自動化制造技術實力都已比拚國際大廠,新興自動化制造五虎可望在下波景氣復蘇攫取最多投資目光。
從去年第二季營運見高峰,到今年前八月營運較去年同期衰退3~5成不等,智慧自動化產業堪稱是美中貿易戰下受創最慘族群,日本最新公布的八月份工具機訂單,年比再衰退37.1%,過去一年來,資本市場更是對智能制造產業族群紛紛走避。
然而,最壞的時候卻可能是最好的投資時機!在產業已出現長達五季的修正之后,北美工業機器人第二季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19.2%,消息一出,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ROBO)自9月3日的35.9起漲,短短不過二周的時間大漲至39.52,漲幅高達一成。
同時間,超過三五檔的ROBO成分股股價漲幅逾一成,成為全球工業類股中,表現最為耀眼的族群,其中,RV減速器龍頭大廠Nabtesco、三菱電機、全球氣動組件龍頭廠亞德客等都大漲近十五%,日本機器人大廠安川電機、發那科及諧波驅動系統公司HDS也都大漲9~10%,瑞士機器人公司ABB則大漲8%,全球自動化制造大廠股價全面自谷底翻揚,意義非凡。
訂單落底 再壞有限
若從基本面來看,智能及自動化制造族群的營運,目前確實仍乏善可陳,找不到投資的利基點,但景氣的滑落總有個終點,日本工具機訂單年比下滑幅度,已是金融海嘯以來的低點,而根據經濟部統計臺灣機械出口數據也發現,臺灣機械出口訂單年衰退幅度則已在縮減當中,在在顯示整個產業都已在景氣循環的谷底,未來一段時間向上的機率應比再往下沉淪的機會來得高才是。
瑞信證券最新出爐的報告也看好,全球ODM/OEM廠商在美中貿易戰后的全球產線調整將告段落,并啟動新一輪的資本投資,將帶動整個自動化制造組件產業景氣在明年上半年明顯回升,廠商明年營運可望再度出現年成長復蘇,認為是調升自動化制造產業族群評等的時候了。
自動化制造換面貌
雖然美中貿易戰對于全球經濟仍是一個極大的不確定,但不會變的是,5G相關的資本支出循環一定要啟動,全球ODM/OEM廠產線產能重置的情況也會在明年發生,對于自動化設備及機器制造業者,絕對有利。
這個趨勢看法,和第二季機器人訂單數量大增的情況不謀而合,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增加的機器人訂單,多是較小型、較便宜的「協作式機器人」(co-bot),而非要價昂貴、體型龐大的機器人。
小型的協作型機器人,由于訴求輕薄短小,且能兼顧彈性與易操作性,當彈性生產漸受到制造業的重視下,則能廣泛地被中小企業采用,并用于重工業之外的各產業,包括消費性電子、民生、物流及健康照護等產業的生產制造,協作型機器人的需求逆勢上揚,其實已突顯全球自動化浪潮并未因美中貿易戰而消失,而是方興未艾。
順著這個趨勢下去,可以預期的是,從實現生產自動控制重要的氣動組件、到精密機械定位及測量系統上關鍵的傳動零組件如直線導軌及滾珠絲桿、再到機器人的心臟─減速器等,在營運低吟了數季之后,是可以重新再審視投資價值的時候了。
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