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氣動組件大廠SMC宣布本年度展望上修,但包括Fanuc、NSK等受芯片缺貨及中國大陸政策影響,同步下修今年展望,法人表示,整體工具機產業因供應鏈短缺影響,訂單能見度受限,對族群投資評價中立。
根據日本工具機工業會(JMTBA)最新統計,10月日本工具機訂單初值1,492億日圓,月增3.2%、年增81.5%,連續13個月年成長,優于預期。其中海外訂單989億日圓,年增85.5%,內需503億日圓,年增73% 。
若分地區觀察,9月大陸訂單259億日圓,年增24.5%,北美訂單270億日圓,年增71% ,歐洲訂單年增172%,下半年成長主要來自歐美地區需求強勁;雖JMTBA的10月訂單創近三年新高,后續因成長強勁的歐美地區將進入制造業淡季,預期單月訂單有機會呈現月減狀況。
再以個別公司來看,SMC上修2022財年展望(2021年4月~2022月3月),全年營收、獲利分別上修2.9%、9%,隱含2021年10月~2022月3月營收成長約14%,主要反映上季表現優于預期,成長來自半導體設備相關產品,汽車及工具機產業受到芯片缺貨影響需求較平淡。
但觀察近期在供應鏈短缺、大陸政策限制等干擾下,Fanuc、安川電機于大陸訂單季減幅度高達13%~22%,近期Fanuc、NSK同步下修今年展望;SMC表現優于同業主因公司提前備料且建立高庫存,因此在各大自動化廠商普遍缺料下,SMC表現仍舊優越。
分析師表示,以臺股供應鏈而言,對產業看法中性,主要基于供應鏈于大陸占比較高,然大陸在政策控管及限電后續影響下,終端客戶需求恐逐步減弱,致后續訂單成長性降溫;日本工具機廠Fanuc、安川電機上季大陸接單季減幅度達高雙位數,顯示大陸需求正逐季放緩。
同時觀察日本線性導軌及滾珠絲杠出口資料,雖見第3季銷量較2018年成長,但平均出貨單價(ASP)仍較當時約有5%~15%落差,目前在關鍵原物料鋁、鋼鐵等成本價格皆創下新高水平,過去線性導軌市場銷售價格競爭激烈,若后續市場價格無法反映原料上漲幅度,將使獲利成長能力受限,且為終端需求減緩也將使后續季度價格波動度加大。
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