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技術稍弱 需提升技術
點擊:2387 日期:2013-11-25
選擇字號:小 中 大
針對目前配套件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業內專家達成的共識是,改善配套件發展的困境首先要從技術入手。如在保證機器正常運轉的同時規避排放問題;通過改變具體零部件的產品參數實現節能降耗;重視產品的多功能性研發等等。
2013年上半年以來工程機械行業經濟運行總體符合預期,但行業應當高度重視當前的困難和問題,行業企業還需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以贏得市場和生存發展機遇。而作為為主機廠配套的配套件行業,隨著“十二五”期間主機產品總量的進一步上升,本土配套件企業還有同步上升的空間。
不過,由于目前中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力量薄弱,而且產品種類繁雜,與主機相比產值較低,同時,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對此,配套件分會會長鄭尚龍在論壇上表示,目前“重主機輕配套”的發展理念仍然制約配套件行業快速發展,具體表現為:缺乏能夠支撐和帶動零部件行業發展和結構優化升級的大企業;國內配套件生產企業組織結構松散,產品趨同化嚴重;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而其中有兩大問題比較突出,其一為,產品低水平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的現象嚴重。其二為,技術附加值高的高檔次產品品種少,不能滿足主機發展的需求,產品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
改善配套件發展的困境首先要從技術入手。可通過以下兩大途徑來實現提升技術。首先,主要途徑包括,在保證機器正常運轉的同時規避排放問題;通過改變具體零部件的產品參數實現節省油耗;依賴于工程機械產品節能技術研究和工程機械產品能源多樣性技術研究。其次,重視產品的多功能性研發。隨著“一機多用”、“一機多能”成為工程機械的發展趨勢,“通用工程機械+多功能附具”也成為通用型工程機械產品的營銷模式。而屬具和主機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密切,屬具可以拓寬主機的適應面,提高靈活性和多功能性,而主機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則為屬具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載體。
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