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9月工業機器人市場高達1800億元
點擊:2094 日期:2014-10-20
選擇字號:小 中 大
自德國提出“工業4.0”以來,跟著全球規模機械革新的展開,
工業機器人不僅在制作業上正在代替工人。據徹底計算,2014年1-9月工業機器人銷量到達17.9萬臺,同比增加12%,市場容量高達1800億人民幣。
2014年1-9月銷售的工業機器人首要仍是運用在轎車、電子電氣、鍛造、橡膠及塑料制品和食品職業這傳統的機器人五大運用職業。凡一商城總經理朱先生表明,我國是全球焊接機器人的第一大商場。工業機器人商場中運用量最大的是轉移機器人(含碼垛)和焊接機器人,這兩種類型的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占到國際工業機器人總保有量的69%.
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到達了36560臺,同比增加60%,一舉逾越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商場。雖然我國的機器人銷量現已到達了國際第一,但機器人運用密度仍然非常低。在制作業每1萬名工人具有機器人這項計算數據上,我國僅有23臺,不僅不到日本332臺的十分之一,與國際平均水平55臺相比也有較大的差距。
朱先生以為,影響工業機器人職業開展的積極要素包含:全球化、出產周期縮短、人口老化、薪資水平以及健康和安全法令這五大要素。機器人相對于人來說,最大的優勢在于機器人的精確性、一致性和反抗惡劣環境,除此之外,跟著人力本錢的逐漸上升和工業機器人制作本錢的降低,人工代替也成了一大需要。
2013年,ABB、發那科、庫卡、安川這四大家族機器人業務收入約為57億美元,占了全球工業機器人商場約50%的份額。
我國本鄉公司優勢:2014年1-9月國內公司在我國銷售的工業機器人總量超越9700臺,占我國商場26%的份額,本鄉機器人公司的優勢表如今工程師盈利,非標準化服務和在特別職業的先天優勢。
直線導軌、絲桿、電機等中心零部件國產化代替進口將降低機器人本錢,估計控制器體系最早國產化打破,減速機也現已開端運用,只有中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才能倒逼國外供貨商降價,完成機器人本體的本錢降低。
評論信息